阳光房定制服务的首要环节是全面梳理客户需求。通过面对面沟通或线上交流,专业顾问需精准掌握客户对空间功能(如休闲、种植、办公)、设计风格(现代极简、欧式古典、中式禅意)以及预算范围的核心诉求。同时需明确客户对材料选型(如铝合金框架、钢化玻璃、防腐木饰面)及附加配置(如智能遮阳系统、地暖装置)的具体要求。此阶段需通过问卷或访谈形式系统记录关键信息,形成需求清单,作为后续设计与施工的基准依据,确保项目目标与客户期望高度契合。
在需求分析基础上,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实地测量工作。使用激光测距仪、三维扫描仪等设备,精确获取场地的平面尺寸、立面高度、地面坡度及墙体承重能力等基础数据。重点考察光照强度分布、通风路径走向及周边排水系统现状,如露台地漏排水能力评估、阳台平台防潮处理需求(针对6平方米以下小空间)。勘测结果将直接关联结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,为后续材料选型、施工工艺及成本核算提供科学依据,规避因场地条件偏差导致的设计返工风险。
根据需求清单与勘测数据,设计团队需制定多维度的定制方案。方案需涵盖结构形式选择(独立式、L型延伸式、U型环绕式)、顶面造型设计(平顶、尖顶、波浪顶)及材质搭配策略(如FAS特级进口原木与高精级铝合金结合)。针对功能性需求,需规划种植区灌溉系统、储物空间布局及通风采光优化方案(如双层中空玻璃隔热设计)。设计成果需包含3D可视化效果图、施工图纸及材料清单,并通过BIM建模技术验证结构稳定性,确保方案既满足美学要求,又符合建筑规范与安全标准。
客户需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多轮审定与调整。重点核对材料参数(如玻璃厚度、型材壁厚)、功能配置(如智能遮阳系统联动逻辑)及施工细节(如防水密封胶施工节点)。设计方需提供详尽的报价单,列明各模块成本构成,并就工期安排(25-45天生产周期)、付款节点及质保条款达成书面协议。双方签署合同后,方案进入生产准备阶段,确保所有技术参数与客户最终确认版本完全一致,避免后续实施过程中的争议。
生产阶段需严格遵循标准化工艺流程。钢结构部件需经下料、焊接、防腐喷涂三道工序,铝合金型材与玻璃组件按图纸要求切割组装。安装团队需按施工图纸搭建主体骨架,同步完成顶面玻璃铺设、立面门窗安装及地漏排水系统调试。针对移动式阳光房(如6平方米平台项目),需采用模块化预制技术,确保现场快速组装。全过程需执行质量管控,重点检测结构胶密封性、门窗开合流畅度及排水坡度达标情况,确保交付产品符合设计预期与安全规范。
项目验收阶段需组织客户参与终检,核查玻璃划痕、排水流向、五金件紧固度等关键节点。供应商应提供1-3年质保服务,涵盖结构稳定性、材料老化及功能性配置(如冷桥现象处理)。建议建立长效维护机制,如季度巡检(清洁玻璃、检查密封胶)及年度深度保养(五金件润滑、防腐涂层修复)。针对特殊气候区域(如台风频发区),可提供应急响应预案,确保阳光房长期使用性能稳定。